第116章 蔬菜基地
藤藤菜一亩地需要大概四斤左右的种子。
而他们第一次种两亩,那么就需要八斤左右的种子。
宋希回到家后,立即从超市里拿出八斤重的种子。
用灵泉水浸泡起来,浸泡时间长一点,就不用在生长阶段一次次的浇灵泉水了。
缺水的时候浇普通的水就行了。
周义在宋希出去的这段时间,已经做好了饭,并且大家都吃了饭离开了。
周义来到宋希身旁,也没问她在干什么,只提醒她先去吃饭,她的晚饭他单独放了起来。
宋希泡好了种子,洗了手就去灶屋。
最近这几天,跟着大家一起吃粗茶淡饭,宋希的嘴巴里都快冒苦水了。
也就晚上跟周义躲在房间吃点糕点糖果类的。
而今天的晚饭多了一盘子香辣小鱼干以及一碗鸡蛋羹。
看来是来帮忙的人走了之后,周义特地为她加的餐。
宋希凑到周义脸上‘吧唧’一口,说了声谢谢后,就坐下来吃晚餐。
“大家来给我们帮忙,平时粗茶淡饭也就算了,等忙完了还是要好好的请大家吃一顿才好,免得寒了大家的心,毕竟在一个村子里生活,以后总有需要人家的时候。”宋希一边吃一边说道。
来给周义帮忙的这些人,都还是不错的人,所以还是要好好对待才行。
不过她每天都给大家喝了可以调理身体的灵泉水。
“我知道。”周义凑过来在宋希的额头上亲了一下,认同的说道,“我打算忙完了去山上采点菌子,再看看能不能打到野鸡,杂物间的水缸里还有几条大鱼,到时候可以做几道好菜出来。”
“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见周义心里有谱,宋希也就不再过问什么了,“对了,若是村里有人统计购买大水缸的事情,我们家登记要三个,然后再让周平他们三个人每个人以他们的名义帮我们登记两个,我需要不少的大水缸,但是又不能以我们的名义买那么多。”
因为放进超市里的东西不会有任何的变化,螃蟹放进去不会死但是也不会生长。
想要让螃蟹长的更大一些,就必须要在用大水缸养在外面才行。
这也是宋希为何要那么多大水缸的缘故。
螃蟹提前几天拿出来,用灵泉水滋养着。
能长大一些不说,也能让味道更加的鲜美一些。
好吃的东西自然不用愁着卖不出去。
周义伸手摸了摸宋希的头发,柔声道,“媳妇交代的事情,肯定会办好的。”
宋希有些难为情,低头认真的吃晚餐。
村长第二天就叫了二十个男村民抓紧时间建学校。
不过村长没有明确的说建学校,只说是建房子。
毕竟建学校的话,要去公社申请。
而且他们这个平安村地方不大人也没有其他地方的多,公社里的人是不可能同意的。
所以就只能以建房子的名义来修学校了。
先把村里的孩子培养出来再说。
总不能让子孙后代一直都面朝黄土背朝天,还吃不饱吧?
另外又安排了十名男村民去修整玉米地红薯地。
赌一把,或许真的能让大家过个肥年也说不准。
两天后,吴竹华过来找宋希,说是地已经修整好了,可以下种了。
宋希装好藤藤菜的种子,就跟着吴竹华去了他们家。
等吴竹华安排的几位婶子到齐了,大家便一起去种藤藤菜。
几个婶子都是种地的老手,两亩地只用了一天就种完了。
“竹华婶子,我看这几位婶子干活挺好的,要不,以后就让她们跟着我学种藤藤菜吧!然后竹华婶子负责管理她们,如何?毕竟我以后要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也没有多少时间来这里,把这件事情交给靠谱的婶子,我也能放心一些。”
种完了藤藤菜,宋希来到吴竹华身旁,提议道。
看着眼前平坦的旱地,吴竹华仿佛看见了丰收的喜悦似的。
她伸手拉住了宋希的手,激动不已,“小希,不管结果怎么样,婶子都在这里替大家谢谢你了,你有心想要帮助大家,你是个好姑娘。”
宋希笑呵呵的说道,“竹华婶子,我也是平安村的一份子,为平安村的发展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以后我要是想到了其他好的挣钱的法子,我还告诉钱叔,让钱叔来做决定,平安村赚了钱,大家就可以吃饱饭穿新衣了。”
吴竹华并不觉得宋希这是在说大话,因为这是每个人的梦想。
这个年头的人,最大的想法就是吃饱饭穿新衣了。
大部分人都在想着填饱肚子,有花花肠子的人不多。
宋希挽着吴竹华的手臂,往回走。
经过一个很臭的地方,宋希下意识的皱了皱鼻子。
这是村里的沤肥池。
这个年代没有化肥,肥料都是人畜的粪肥。
家家户户都把粪肥挑到这里来,供村里种地使用。
沤肥池前面是一间破败的茅草屋子。
里面放置着施肥时使用的桶和粪瓢。
这样施肥的时候不用耽误时间。
“竹华婶子,你先回家吧,我去上个厕所。”宋希跟吴竹华说了一声,便走进了沤肥池前的茅草屋里。
她并没有上厕所,而是往沤肥池里加了一些灵泉水。
这样她就不用一次次的过来给藤藤菜浇灵泉水了。
只要她偶尔过来往沤肥池里加一点灵泉水就行了。
大家只知道藤藤菜生长的快,没想到刚种下去第二天就发芽了。
负责种藤藤菜的几位婶子都面露喜色。
村长给她们开会时,都说好了。
如果菜卖出去了,村里也能多一笔收入。
如果菜卖不出去,就分给大家吃。
让大家安心的种菜,不要有任何心里压力,毕竟是尝试新的项目。
而且她们负责菜园子的几个人,每天还能记五个工分。
每天在菜园子转转、除除草,偶尔施一下肥。
轻轻松松的就拿五个工分,谁不高兴啊!
一口大水缸要五块钱,有的人家不舍得花五块钱买大水缸。
但是家里又需要大水缸,所以就用工分抵扣。
买大水缸那天,是村里的会计和赶牛车的那位村民一起去的。
早上出发,一直到傍晚才回村。
等各家领回家天都擦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