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七百零六章古怪
思想的对抗,背后是阶级的对抗。思想活跃的时候,也就是各个阶级希望社会对自己有利的时候,通常都是乱世。
而思想禁锢的时候,通常是一个阶级占据了优势,比如中世纪,宗教思想占据主流,教权坚不可摧。在这个时代西方也有人通过对圣经的统一,在西方进行书同文的改革,被称为‘卡洛琳文艺复兴’,规定了《圣经》只能有字体优美的卡洛琳小写字体为唯一标准。
可惜因为只有文化上的统一,没有制度上的统一,在查理曼大帝死后,几个儿子就把国家分了。
之后就是地中海城邦的文艺复兴了,通过做十字军东征中间商而崛起的城邦商人,利用艺术品做资本容器,拿出古希腊思想对抗教权。不过最后城邦联盟也和古希腊一样进入了僭主时代。
最后地中海城邦夹在奥斯曼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之间,泯然于众,文艺复兴惨淡收场。
接着就到了新教改革的时代,各国纷纷翻译本国文字的圣经,抛弃拉丁文字的圣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各国也进入了疯狂的时代,各种矛盾爆发就和吃饭一样常见。
对抗的越激烈,思想就越是丰富,当然死的人也就越多。
可以看出思想单一的时候,往往就是一方占据优势的时候。不是说思想单一,其他思想就没有了,而是多个思想都存在,但以一个思想为主。
思想精彩纷呈的时候,通常就是乱世。
因为思想通常是阶级思想,而不是个人思想,个人为阶级说话才能得到支持。只为自己说话,那大家就不会支持。
总之每个地方都会面对阶级矛盾,就要面对内耗。而如何缓和调节阶级矛盾?那就是推出一个国王,一个僭主。
为什么战国的时候法家会脱颖而出?因为法家解决了儒家和墨家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把君主、贵族、国人团结了起来。法家让君主压制贵族和国人,提出富国强兵的方法,三个阶级一起去埋头扩张,成功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而儒家和墨家只能对贵族和国人有利,就很难团结对方。那就只能继续对抗了,但对抗也算时间。一旦其他国家进行变法,那么内耗的国家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商鞅不被人喜欢,出门要带着士兵保护,死得也很惨。但商鞅的变法却没有被废除,因为商鞅变法第一次提出了军功爵,让扩张的红利覆盖了君主、贵族、国人、野人。在制度上确保了君主可以持续地选拔人才,长期地压制贵族和国人。
贵族和国人自然是恨死商鞅了。
毕竟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什么才是上士?掌控了话语权的才是上士,没有话语权的中士就只能跟随,根本没有安全感。
法家帮助君主占据了优势,但君主必须完成富国强兵的目标才行,而富国强兵自然对大家都有好处。所以法家不是无缘无故地压制的,而是提出了一个对大家都有利的目标,并且通过扩张来实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目标。
儒家和墨家做不到,儒家的大同世界和墨家的兼爱非攻,都很好听,但无法落实。在法家之前,儒家和墨家都有机会实践,可惜他们只能为自己的阶级谋利。最终法家才脱颖而出。
古希腊其实也是如此,平原、海滨、山地三个地方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转变为按照每年粮食收入不同的几个阶级继续争吵。最后还是推选出了僭主,让更多人加入公民议会,才进入了辉煌的时代。
还有罗马的元老院制度,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一个独裁者快速解决问题,然后有了终身独裁者,最后又出现了罗马皇帝。
总之阶级矛盾演化的结果就是一个君主,通过君主缓解矛盾,寻找扩张的方向。
在和之国也有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君主、贵族的大宗,贵族的小宗,国人都应该提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思想。
杜兰通过大妈之口,让四皇在和之国选一个阶级作为棋子,就在和之国进行一场社会试验,提出属于阶级的口号,进行对抗,看最后谁能赢。
但其他四皇完全不懂,他们只是海贼,不是思想家。不知道君主、大宗、小宗、国人应该怎么为自己争夺利益。
大宗用春秋的儒家就行了,小宗当然要选《草莽崛起论》、天人感应、尊王攘夷等等理论,君主可以选择法家或者军郭思想,国人也有墨家和宗教。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军郭思想,就是君主和军队合作扩张。很多人认为法家就是军郭思想,这是错误的,法家是君主压制贵族和国人然后扩张。军郭思想是压制不住大贵族的,君主只能把资源输送到军队维持自己的地位,结果就是军队反客为主。
法家思想可不会给贵族和国人反制君主的机会,法家一切以君主为主,因为法家的合法性就来自君主,所以君主最重要,不可动摇。
“你是不是饿了?”凯多认识的大妈不会想出这么花里花哨的计划。大妈的脑子一直很简单,只擅长吃饭。他甚至知道大妈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巨人,然后和巨人一起吃饭。
大妈是人类,但身高体型却和巨人一样,结果就是人类不认她,巨人也不认她,搞得她都没有身份认同了。所以她的理想就是成为巨人。
这样单纯的大妈怎么可能想到四皇各选一个阶级然后在和之国搞事情?怎么看也不正常。
“这不是觉得和之国太无聊了么。”
“等我把这里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之后,就不无聊了。”凯多说道。
大妈的提议没有被接受,杜兰很失望,他觉得完全可以玩一下,毕竟每个阶级都有代表的思想,可以来一个东西方大乱炖。
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有阶级,就会提出对阶级有利的思想,必然进行残酷的对抗。最后赢家可以维持短暂的优势,因为如果赢家只为自己阶级抢夺利益,那其他阶级的利益越来越少、活不下去必然要反抗。只有提出为了大家的利益,大家才能合作。而提不出为了大家的利益,那么战争就必然要进行。
宗教战争,就是一个宗教占优势之后就会吸收其他宗教的能量,那么就必须打仗,其他宗教不能坐以待毙。
党争,就是一个派系占据优势就要吸收另一个的能量,所以必须争斗。
总之一个占据优势,另一个必然吃亏,就不得不开战,所以在西方历史上战争频率非常高,因为他们始终提不出一个能让大家都好的思维。哪怕是在大扩张时期,战争也没有停止过。毕竟殖民地就这么多,你占多了,我就占少了,必须打。他们始终都是为自己好,而不是为大家好。
在中原自然也有争夺,但因为有科举,所以博弈的方式更加平和,不至于动刀动枪。而且皇帝理论上要代表所有人,所以皇帝可以带领劣势的一帮人进行改革,搞个中兴,王朝持续的时间也更长,基本都是两百多年。
利益谁都想要,都是靠博弈才能获得,只是博弈分文斗和武斗。毕竟一家三口都要博弈,都想让自己占据家庭的优势地位,更不要说各个阶级、各个民族、各个宗教、各个国家、各个文明……
都是分清楚我们和他们,但就是会有人提出一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思路。